口腔修復
口腔修復,俗稱鑲牙,主要是針對牙齒缺損、牙齒缺失后的治療工作,如嵌體、全冠、義齒等,也包括利用人工修復體針對牙周病、顳下頜關節病和頜面部組織缺損的治療,如咬合板、牙周夾板、贗復體、義眼、義耳、義鼻等。是口腔醫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種植修復、粘結修復、美學修復是現代口腔修復發展最快的領域,顯著提升了口腔修復的治療效果和水平。
適應癥
可以通過口腔修復治療的疾病可以分為六大類:牙體缺損、牙列缺損、牙列缺失、牙周病、顳下頜關節病和頜面缺損,前三類是口腔修復治療中的常見疾病。
治療手段
牙體缺損的修復治療
針對牙體缺損修復的主要治療手段有嵌體、部分冠、全冠(金屬全冠、金屬烤瓷全冠、全瓷冠)、樁核冠等。
牙列缺損的修復治療
部分牙齒缺失后,可以采用的治療方法有可摘局部義齒、固定義齒(固定橋)、覆蓋義齒、種植義齒等。
牙列缺失的修復治療
全部牙齒缺失后,下頜推薦選擇的治療方法按照先后順序分為種植體支持的覆蓋義齒、種植體支持的固定義齒、普通總義齒,上頜治療方法有:普通總義齒、種植體支持的覆蓋義齒和固定義齒。
頜面缺損的修復治療
頜面缺損修復手段包括:腭護板(又叫外科阻塞器)、頜導板、贗復體(義頜、義眼、義耳、義鼻,采用種植體支持和固位的贗復體往往具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牙周病的修復治療
牙周炎修復治療的方法主要包括調?、正畸矯治和牙周夾板固定等。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修復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修復治療方法主要有:調鶴、鶴墊(咬合板),也包括固定修復、活動義齒。
治療過程
患者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具體治療過程不會完全一樣甚至差別很大。但是,多數修復治療都包括下述的治療步驟。
1.病史采集:包括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全身情況和藥物過敏史等。
2.口腔檢查:包括對口腔內部(牙齒、牙周、咬合、粘膜、原有修復體)、口腔外部(面部、顳下頜關節)的檢查,也包括通過X線、研究模型、咬合力測試、下頜運動軌跡描記、肌電圖等手段所做的輔助檢查。
3.診斷和治療設計:根據病史和口腔檢查做出診斷和治療設計。
4.口腔修復前準備:可能包括洗牙、拔牙、補牙、牙齒矯正等治療。
5.牙體預備:由醫生根據治療需要對余留牙齒進行合理的調磨。
6.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
7.技工加工:由技師根據醫生設計在石膏模型上制作修復體。
8.修復體試戴、調整、粘結。
9.復查:分為短期復查和長期復查,一般來講,兩種復查都是必要的。
常用修復材料
修復科常用的材料有合金、瓷、樹脂。
其中固定修復常用的材料是合金和瓷,活動修復常用的材料是樹脂和合金。
常用合金按照價格高低分為貴金屬和賤金屬,金合金是最常用的貴金屬,鎳鉻合金、鈷鉻合金是常用的賤金屬。
修復后注意事項
不同類型的修復體戴用后注意事項會有所不同,下面列出共性的內容。
1. 口腔衛生
2. 保護修復體的觀念
3. 遇到問題及時找醫生處理
4. 定期復查
5. 正確理解和面對適應的過程
修復后可能的問題
1. 疼痛
2. 炎癥
3. 修復體松動、脫落
4. 修復體破損
5. 咀嚼功能差
6. 活動義齒摘戴困難
7. 食物嵌塞
8. 咬頰、咬舌
9. 材料過敏
10. 發音不清晰
11. 唾液增多、味覺降低
12. 異物感、惡心、嘔吐
13. 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不適